中国残联、中央宣传部等16部门于2017年8月1日联合下发通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每年8月25日设立为“残疾预防日”。今年我县将以“预防残疾、人人有责”为主题,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推动残疾预防事业加快发展。
一、概述
什么是残疾预防?残疾预防是针对常见的致残原因,如遗传、发育、外伤、疾病、环境、行为等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预防或减少致残性疾病的伤害的发生,限制或逆转由伤病而引起的残疾,并在残疾发生后防止残疾转变成残障。
二、目的与意义
1.保护人民健康,改善生活质量。健康是指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生活中都处于功能良好的状态。只有有效地预防残疾才能保护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健康,不会有身心功能障碍。要保证人民有良好的生活质量,就应当使他们在个人生活上、家庭关系上、社交活动上、经济能力上、职业工作上、精神和心理状态上、业余文体活动上都处于应有的水平,而其基础就是要有良好的身心功能状态。因此,保证生活质量,就要积极地预防残疾。
2. 保护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残疾不但损害了劳动生产力,而且还要国家和社会投入大笔资金用于残疾人的医疗康复和福利工作。积极开展残疾预防,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的保护,促进经济的发展。
3.推动社会进步,建设精神文明。预防残疾是人类向自然界斗争,不断改造社会、改进自身、免受致残因素影响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变得更健康,社会变得更加文明和进步。预防残疾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残疾预防核心知识
(一)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
1.有计划怀孕,避免大龄生育。
2.远离烟酒,远离有毒有害物质,孕育健康宝宝。
3.主动接受婚前保健服务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4.不偏食,补叶酸,科学补碘,合理控制体重。
5.防止孕早期感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
6.定期接受孕产期保健和产前筛查。
7.积极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和访视。
8.密切关注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定期参加健康体检。
(二)着力防控疾病致残
1.合理膳食,少油、少盐、少糖,多吃蔬菜水果。
2.坚持运动,吃动平衡,避免超重肥胖。
3.不吸烟少喝酒,远离二手烟。
4.学会自我健康管理,关注血压、血糖、血脂变化。
5.定期体检,及早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6.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远离传染源,及时全程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7.保持心情愉悦,与他人和谐相处,发现心里异常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8.及时就医,遵从医嘱,规范治疗。
(三)努力减少伤害致残
1.照看好儿童,防止溺水、跌倒、坠落等伤害。
2.营造安全家居环境,加强平衡锻炼,减少老年跌倒。
3.遵守交通法规,安全文明出行,预防交通伤害。
4.购买正规产品,按说明书正确使用。
5.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做好职业防护。
6.学习避险、逃生知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7.掌握基本急救技能,科学处理损伤。
(四)显著改善康复服务状况
1.尽早开展康复,避免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
2.树立信心,坚持系统康复训练。
3. 科学适配辅具,提高生活质量。
4.勇敢面对残疾,主动走出家门。
5.家属积极参与,全面介入康复过程。
6.尊重差异,平等接纳残疾人。
(图一:我院今年为预防出生缺陷开展的系列活动部分图)
四、残疾五大类的预防知识
(一)视力残疾的预防
1.什么是视力残疾?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即使经过药物、手术治疗及标准的屈光娇正后仍有视功能损害,双眼中的好眼最佳矫正视力(戴适当的眼镜后的视力)小于0.3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以致难以用平常方式从事普通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它活动。视力残疾包括低视力和盲。双眼中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0.05~<0.3为低视力,<0.5~无光感为盲。
2.导致视力残疾的原因主要有:白内障、视网膜色素膜病、角膜病、屈光不正和青光眼。儿童与老年人视力残疾的发病原因和发病率相差很大。儿童致盲及低视力的主要眼病是先天性遗传性眼病(占60%以上),其次是屈光不正、弱视、白内障、角膜病、视网膜色素膜变性、眼外伤等;老年性致盲及低视力的眼病主要是白内障、角膜病、青光眼、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3.怎样预防视力残疾?(1)优生优育。进行婚前检查及优生遗传咨询、注重孕期及围产期保健是避免遗传性及先天性眼病发生的最好方法。(2)改善视觉环境(合理采光、提高对比度)和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不长时期近距离用眼;不在卧床、乘车、走路时看书;学习时身体距离书桌一拳、 食指距离笔尖一寸、眼睛距离书桌一尺)。(3)加强防治眼外伤的的宣教,要对生产、生活及运动中能造成眼外伤危险因素进行防范。如电焊时要戴防护眼镜、帽盔或保护盾;禁止斗殴、乱射弹弓、乱投石子、乱放烟花爆竹,不要让儿童玩弄锐利玩具或接触危险物品。(4)弱视治疗越早越好,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病因并且个性化,强调戴眼镜,精细作业锻炼患眼,合理适当抑制健眼。(5)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在出生时体重轻的早产儿,特别是合并呼吸障碍及大量吸氧的早产儿,是一种致盲性眼病。出生孕周≤34周或出生体重≤2千克及患有严重疾病的早产儿应在出生后4周或矫正胎龄32周接受首次眼底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及时采取冷凝、光凝、手术等治疗。(6)强光下配戴遮光镜避免光损伤,禁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可以减少患老年性黄斑的危险。(7)发现糖尿病后应在内科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血糖,并定期去眼科检查眼底,一旦出现病变,及早进行光凝,防止发展致盲。
(图二:我院近几年为预防出生缺陷开展的系列活动部分图)
(二)听力言语残疾的预防
1.听力障碍分为4级: 26- 40dBHL为轻度; 41-60dBHL为中度; 61-80dBHL为重度;大于80dBHL为极重度聋。
2.如何预防耳聋?(1)传导性耳聋是指声音传入耳内的途径发生障碍而导致的耳聋。预防措施:保持外耳道清洁,防止外耳道损伤。感冒时切忌用力擤鼻涕而使鼻腔内的鼻涕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小月龄的婴儿要防止呛奶。游泳前用浸有凡士林膏的棉花堵塞外耳道口。若外伤、爆破声导致鼓膜穿孔,应及时就医。如患急性中耳炎,要及时就医并彻底治疗。(2)感音神经性耳聋是指由于内耳毛细胞或听神经、听觉中枢发生病变导致的耳聋。对因环境因素的,可通过预防感染、加强孕期与围产期保健、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避免接触过大的环境噪声、及时治疗全身性疾病等措施减少耳聋发生。对因遗传因素的,要通过对育龄耳聋人群以及已生育聋儿的家庭进行基因检测,针对性地进行婚配前或再生育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措施降低新生儿聋的风险。(3)先天性遗传性耳聋可通过禁止近亲结婚、不提倡两名先天性遗传性耳聋患者结婚、先天性遗传性耳聋患者可与非遗传性后天性耳聋患者或正常人结婚、耳聋青年男女结婚生育前进行耳聋遗传咨询等措施来预防。(4)孕妇在孕期和产前期一般不要注射疫苗,避免腹部放射性损伤以及热辐射(洗桑拿浴),使用药物要十分慎重,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5)耳毒性药物有:抗生素类(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素、乳糖酸红霉素、氯霉素、盐酸万古霉素)、抗肿瘤药物(顺铂、氮芥、博莱霉素)、解热镇痛抗炎药(乙酰水杨酸、吲哚美辛)、抗疟药(氯奎、奎宁)、利尿药(呋噻米、利尿酸)。(6)儿童不随便使用抗生素;老年人、体弱多病及肾功能减退患者慎用耳毒性药物,孕妇禁用耳毒性药物;家族中发生过氨基糖苷类中毒者,其他成员慎用同类药物;母亲因这类药物中毒致聋其后代绝对禁用该类药物;用耳毒性药物应同时用神经营养药以及维生素类。(7)由强噪声或突然发生的强烈爆炸引起的耳聋为噪音性耳聋。要通过控制噪声来源、耳部隔音、卫生监护、听MP3音量不要过大时间不要过长等措施来预防。
(图三:我院妇产科医生为育龄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指导)
(三)肢体残疾的预防
1.什么是肢体残疾?是指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损伤,造成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瘫痪)、畸形等,而致人体运动功能不同程度丧失以及活动受限或社参与障碍。常见有四肢瘫、截肢、偏瘫、脑瘫、脊柱强直或严重畸形、上肢或下肢部分或全部缺失、单手或双手拇指或其他四指缺失、双足趾完全缺失或失去功能,以及身高不足130厘米的成年侏儒症患者等。致残原因主要有:脑血管病、骨关节病、小儿麻痹症、工伤、交通事故、发育畸形、脑性瘫痪、脊髓疾病、感染和地方病等。
2.如何预防肢体残疾?(1)偏瘫是由于外伤或疾病造成大脑功能障碍,引起一侧身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有时还有说话、理解、记忆、情绪等方面的问题。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低脂饮食,严格控制血糖,及时发现高血压,一旦诊断要长期科学服药。同时,加强运动,科学减肥,都可以减少偏瘫的发生。(2)小儿脑瘫是生后1岁以内的某种因素损害了未成熟脑组织造成的残疾,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约半数的脑瘫患儿是由于早产引起的。在出生后的头2年,大脑有非常大的可塑性。高危儿受到脑损伤,通过感知运动刺激、科学的早期教育和主动运动训练,可以使没有受损的脑细胞得到充分发育,替代和补充受损的脑细胞的功能,使大脑功能得到代偿。(3)截瘫是由于脊髓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脊髓功能(运动、感觉、反射)的障碍。导致脊柱脊髓损伤原因多为交通事故、工矿事故、高处坠落、运动损伤、暴力行为和肿瘤、结核、畸形等。易发生压疮、排尿困难、自主神经反射亢进阵发性综合症、排便困难、痉挛等并发症。(4)骨关节病是由于关节退化、关节软骨被破坏所致的慢性关节炎。合理饮食能够预防和延缓骨关节病发生,坚持运动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循环,促进骨骼的物质代谢,延缓骨骼老化进程。晒太阳对预防骨关节病有效。
(图四:我院儿保科为宝宝们进行入园体检)
(四)智力残疾的预防
1.什么是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包括智力迟滞、智力损害、智力衰退。导到智力残疾的主要因素有: (1)遗传(染色体异常和畸变、先天性代谢异常)。(2)发育障碍(胎儿和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和过期产、发育畸形、营养不良)。(3)疾病(感染性脑疾病、脑血管病、物质代谢、营养疾患、内分泌障碍、惊厥性疾病、精神病)。(4)创伤或意外伤害(母孕期外伤及物理伤害、产伤、工伤、交通事故、其他外伤)。(5)中毒与过敏反应。(6)不良文化因素(文化剥夺、教养不当、感觉器官剥夺)。
2.预防儿童智力残疾的措施:(1)开展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2)加强孕期保健,注意营养均衡。(3)提倡优生优育,避免近亲结婚和高龄妊娠。(4)做好儿童保健,注意婴幼儿营养均衡。(5)出生后尽早发现丙酮尿症等先天代谢性疾病,立即开展相应治疗,预防继发智力残疾。(6)社会、 家庭和教育系统通力合作,共同为儿童建立安全、健康、具有适宜刺激的成长环境。
(图五:我院儿保科为宝宝们进行儿童保健项目)
(五)精神残疾的预防
什么是精神残疾?重性精神疾病属于精神残疾。包括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孤独症、精神分裂症、重性抑郁症、老年痴呆等。导致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的原因主要有: (1)遗传易感性。(2)不良生活事件(失业、离婚、亲人去世、生意失败)。(3)性格内向,不良人际关系。
躯体疾病会导致精神异常,脑梗塞、脑出血、脑外伤等脑部疾病影响大脑功能,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精神病人不一定要住院治疗,但由于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属于慢性进行性加重的疾病,因此一定要服药。心理治疗对恢复期和缓解期的患者有效,仅仅是辅助治疗。儿童也会患精神病,对儿童孤独症治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特殊的康复训练。
(图六:我院工作人员开展三级预防等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