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检查的辐射,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一位影像科医生想对您说的心里话
作为影像科医生,我每天都会遇到患者对“辐射”的担忧:“医生,这个检查辐射大吗?会不会致癌?”“我今年做了两次CT了,会不会对身体有伤害?”甚至有人因为害怕辐射而拒绝检查,耽误了病情。今天,我想用最直白的语言,带您科学认识影像检查中的辐射问题。
一、辐射无处不在,医疗检查只是“冰山一角”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辐射的自然环境中:空气、土壤、建筑材料(尤其是大理石)、甚至香蕉(含天然放射性钾)都会释放微量辐射。普通人每年接受的自然本底辐射约2.4毫西弗(mSv)。常见的影像检查辐射剂量如下:
• 坐飞机往返北京-纽约1次:0.1mSv
• 每天吸20支烟,全年累积:0.5-1mSv
• 胸部X光片(正侧位):0.1mSv→仅相当于10天自然辐射
• 头部CT:2mSv→约等于8个月自然辐射
• 胸部CT:7mSv→约2-3年自然辐射
-
二、常见影像检查的辐射剂量表(一目了然!)
检查项目 辐射剂量(mSv) 等效自然辐射天数
胸片(1张) 0.02-0.1 3-10天
四肢X光 0.001-0.01 几小时~1天
腹部CT平扫 8-10 约3年
低剂量肺癌筛查CT 1-1.5 4-6个月
MRI(磁共振) 0 无辐射!
超声 0 无辐射!
关键结论:
1. 超声和MRI完全不产生电离辐射,可放心检查。
2. 常规X光片的辐射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3. CT确实辐射较高,但现代设备已通过“低剂量技术”大幅降低辐射(如肺癌筛查CT剂量降低80%)。
三、破除三大常见误区
误区1:“辐射会残留在体内,越积越多!”
真相:医疗检查的X射线是“穿透性辐射”,像手电筒光一样穿过身体,不会残留。检查结束,辐射立即消失。
误区2:“做一次CT就会致癌!”
真相: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指出,单次100mSv以下的辐射不会显著增加患癌风险。而一次常规CT的剂量通常不足10mSv,致癌概率微乎其微(约0.05%)。
误区3:“儿童绝对不能做有辐射的检查!”
真相:医生对儿童的辐射防护最严格,必要时才会开检查,且会采用“儿童专用低剂量模式”。比如儿童头部CT的剂量仅为成人的1/5。
四、医生如何守护您的安全?
1. ALARA原则:所有检查遵循“合理最低剂量”(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
2. 重点防护:检查时会为甲状腺、性腺等敏感部位覆盖铅衣。
3. 替代方案:优先选择无辐射的MRI或超声(如腹部检查可用超声,关节损伤首选MRI)。
五、给患者的建议
✅该做检查时别犹豫:疾病本身的风险远高于辐射(如疑似脑出血时,CT能救命)。
✅主动告知医生:1年内做过哪些影像检查、是否怀孕或备孕。
✅避免非必要检查:不要因焦虑反复要求CT复查,遵医嘱即可。
最后的话:
医疗影像技术是医生的“透视眼”,帮助我们在疾病面前抢占先机。辐射防护需要重视,但不必过度恐慌——正如我们不会因为晒太阳有紫外线就拒绝阳光,合理利用影像检查,才能为健康保驾护航。
希望这篇文章能为您拨开迷雾,理性看待影像检查。如有疑问,欢迎随时和您的影像科医生聊聊!
参考文献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出版物一览表(2019版)
科室简介
放射科营山县妇幼保健院放射科现有现有医技人员5名,其中副主任医师 1名,主治医师2名,技师2人。技术优良、设备先进,同时借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南充医院(南充市中心医院)医联体牵头单位,接入南充市临床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该中心现有专业技术医、技、护人员61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12人,博士后2人、博士2人、硕士15人)为我院就诊患者提供市内一流专家的远程诊断服务。主要设备:联影40排螺旋CT、 DR、数字乳腺摄影系统及口腔CBCT。可以对头颅、五官、口腔、乳腺、胸部、腹部、脊柱、骨盆、四肢等各部位摄片检查、疾病诊断。科室还承担国家免费公卫项目(两癌筛查、婚检、健康体检)。多年来,科室形成了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的风气,自身诊断水平也不断提高。我们本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检查及时、收费合理、诊断准确而深受广大医患人员的信赖,秉承一切为了患者健康的理念,为患者提供最优良的医学影像检查诊断服务。